部首语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中央号召中国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科技工作者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努力破解国家发展的战略难题,在战略必争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寻求新的增长点,获得新的突破,为国家繁荣富强提供战略支撑力量。
孙家栋(1929-),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60年来主持了45颗卫星研制工作。图为孙家栋院士。【详细】
2008年,“北斗二号”的研制任务到了关键阶段,总工程师孙家栋院士(右三)同卫星总设计师谢军(左二)检查指导北斗卫星的研制工作。
北斗团队中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扛大旗”“挑大梁”,见证科学事业“江山代有才人出”。图为北斗三号M1,M2卫星射前动员会及团队合影。
戚发轫(1933-),中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2003年10月17日,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前一)在检查返回舱。【详细】
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王永志(1932-,图中右一),中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天宫一号,他保持着首发全部成功的记录。【详细】
吴伟仁(1953-),中国航天测控通信和深空探测工程总体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2013年主持实现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树立了新里程碑。【详细】
叶培建(1945-),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器研制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图为2020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落月,叶培建(左一)向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表示祝贺和鼓励。【详细】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并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图为航天科技人员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庆祝发射成功。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本成功着陆。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图为嫦娥五号探测器。
张荣桥(1966-),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2020年7月23日,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计划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图为张荣桥接受媒体采访。【详细】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最新飞行图像
天问一号拍摄的首幅火星图像着色效果图
徐舜寿(1917-1968,图中左三),中国著名航空工业技术专家,中国飞机设计研制的开拓者之一。他带领团队设计出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制的喷气式飞机“歼教-1”,令世界瞩目。【详细】
顾诵芬(1930-),中国著名飞机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图为顾诵芬和同事在进行歼-8调试。【详细】
黄旭华(1924-),舰船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图为1988年黄旭华院士在404核潜艇前留影。【详细】
徐芑南(1936-),中国工程院院士、蛟龙号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实现了中国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从无到有。图为徐芑南(左一)院士和首席潜航员叶聪在《中国梦——国家富强》活动现场。【详细】
2020年11月28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顺利返航,刷新了“中国深度”,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图为科考人员返航时合影。
蛟龙团队把“互相补台,互不拆台”作为不可违背的工作原则,只用了10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同行们用了近60年才走完的路。图为向阳红09船载蛟龙号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
“山东舰”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图为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
徐青(1960-),中国著名船舶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青先后担任中国首型远海隐身护卫舰、第三代护卫舰、首型万吨级驱逐舰总设计师。图为徐青院士。【详细】
夏培肃(1923-2014),中国著名电子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图为夏培肃院士(左)指导学生做实验。【详细】
杨芙清(1932-),中国著名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了历经国家四个“五年计划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青鸟工程”。图为2002年5月杨芙清院士(中)指导学生。【详细】
叶培大(1915-2011),中国著名微波通信及光纤通信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图为叶培大院士(中)工作照。【详细】
王选(1937-2006),中国著名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图为王选院士(中)和他的同事们。【详细】
金怡濂(1929-),中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开拓者。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超级计算机。【详细】
胡伟武(1968-),中国著名计算机系统结构专家、龙芯CPU首席科学家。2002年,胡伟武率领几十名年轻骨干日夜奋战,终于研发出龙芯一号CPU。图为胡伟武(左)在会上发言。【详细】
吴文俊(1919-2017),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图为吴文俊在工作。【详细】
谷超豪(1926-2012),中国著名数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首次提出了高维、高阶混合型方程的系统理论。图为1959年谷超豪在莫斯科大学论文答辩会上作报告。【详细】
陈景润(1933-1996,图中左一),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73年,陈景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详细】
丁肇中(1936-),实验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2015年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详细】
黄昆(1919-2005),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图为黄昆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详细】
叶笃正(1916-2013),中国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图为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叶笃正(右一)与陶诗言(右二)一起讨论问题。【详细】
薛其坤(1962-),中国著名材料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薛其坤领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图为薛其坤院士在实验室工作。【详细】
叶叔华(1927-),中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1957年受命组建中国世界时综合系统,精度达到世界水平。图为叶叔华(中)在天文台激光测距仪前。【详细】
谈家桢(1909-2008),中国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图为谈家桢院士(右)与他的研究生在一起。【详细】
万元熙(1939-),中国著名等离子体物理学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团队在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上获得了稳定、重复和可控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为磁约束聚变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详细】
常进(1966-),中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中国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带领团队设计的悟空号,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详细】
潘建伟(1970-),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在其领导下,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详细】
2020年12月4日,潘建伟院士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这一成果确立了中国在国际量子计算研究中第一方阵地位。图为光量子干涉实物图。
金善宝(1895-1997),中国著名育种学家、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图为82岁高龄的金善宝院士(中)在培育小麦新品种。【详细】
袁隆平(1930-2021),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详细】
李振声(1931-),中国著名遗传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图为李振声在工作中。【详细】
谢华安(1941-),中国著名农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恢复系亲本的选择技术”“测交配组技术”等方面有重要研究成果,育成中国杂交水稻亲本遗传贡献最大的恢复系“明恢63”。【详细】
潘家铮(1927-2012),中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土木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主持设计第一座坝顶泄洪的流溪河薄拱坝,开创了中国薄拱坝建设的先例。【详细】
张光斗(1912-2013),中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被誉为“当代李冰”。【详细】
杨槱(1917-),中国著名船舶设计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0年主持并领导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海船稳性规范》,推动了船舶稳定性的研究工作。【详细】
沈志云(1929-),中国著名机车车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迫导向货车转向架,创建了轮轨非线性蠕滑力模型。【详细】
欧阳予(1927-),中国著名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总设计师。图为欧阳予院士正在宣读《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的论文。【详细】
孟凡超(1959-),中国著名桥梁专家、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2009年初,孟凡超率领团队进驻珠海,完成了横跨粤港澳三地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勘察设计工作。【详细】
林巧稚(1901-1983),著名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开拓者之一、新中国第一位中科院女学部委员。图为林巧稚(前右)在检查初生婴儿的健康情况。【详细】
裘法祖(1914-2008),著名医学家、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机构。他主持的肝移植至今保持"手术例数最多"和"存活时间最长"两项全国纪录。【详细】
顾方舟(1926-2019),中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2019年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他是中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详细】
1963年,陈中伟(图中,1929-2004,中国著名骨科专家)和钱允庆(图右,1925-1998,中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主持的断臂再植手术成功,被公认为“世界首例断肢再植”。
夏求明(1925-2019),中国著名胸心外科专家、中国心脏移植开拓者之一。图为夏求明医生在患者术后三个月时为其做身体机能的基本检查。【详细】
1965年9月,中国成功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消息轰动世界。项目初期采用“大兵团合作”的研究方式,由三个单位联合研究。图为科研人员在进行实验(右二为杜雨苍,右三为龚岳亭)。
李桓英(1921-),中国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她治愈的病人1万多人,复发率仅为0.03%。图为1980年李桓英在广西北海看望麻风患者。【详细】
安静娴(1929-2015),中国著名化学制药专家,中国制药工业企业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了让百姓买到放心低价的国产药,她顶住试验爆炸的压力,研发磺胺嘧啶合成新工艺。【详细】
高守一(1927-2011,图左),中国细菌学与霍乱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1年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传入中国,他带队组织防控,疫情在1965年得到控制。【详细】
黄璐琦(1968-),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中医医学院研究生院院长,2020年担任首批援鄂抗疫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国家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详细】